安全常识

澎湃新闻:为加快培养造就本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域

2022-12-07栏目:旅游
导语

澎湃新闻()的“上海社科新人系列访谈录”专题,邀请2020-2021年度当选“上海社科新人”的14位青年学者进行的专访。获得了“上海社科新人”称号之后,您觉得对于您的课题研究会有哪

澎湃新闻()

为加快本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上海东方青年学院已从2010年开始举办“上海市社会科学新人”评选活动,有力促进了一批青年人才的加速成长旅游服务贸易论文,逐步形成了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年学者共同体,起到了对加强社会科学理论队伍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澎湃新闻“上海社科新人系列访谈” 专题,邀请了14位入选2020-2021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新人”的青年学者进行专访。本文特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宋宏。宋宏的学术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

宋宏,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致力于研究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相关问题。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1)、上海曙光学者(2021)、晨光计划(2018)、浦江英才计划(2018);在劳动经济学杂志、人力资源杂志、《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等;获第六届洪银星经济学奖(青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国际权威期刊亚洲经济学(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SSCI))和中国与世界经济(SSCI)副主编,《世界经济论文集》学术主编。

澎湃新闻:能否介绍一下您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宋宏:我的研究领域是劳动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主要关注中国背景下人力资本和劳动经济学的相关问题。近年来的研究主要包括三个主题:一是高技能人力资本的流动与供给,关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过程中人力资本流动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寻求增加高技能流动是人才和紧缺地区人才供给的有效途径。二、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的决定因素,立足中国经济社会背景,从贸易自由化、信息化、教育改革政策等角度,考察其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第三,医疗健康、社会保险和人力资本。从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角度,考察如何通过医疗和社会保障提高人力资本,缓解地区间、城乡间的人力资本不平等,促进社会公平。

澎湃新闻:能否介绍一下您的求学经历?您认为您学业进步的主要经历和体会是什么?

宋鸿:我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获学士学位,获博士学位。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系。获得博士学位后。2017年回到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任助理教授。近年来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包括《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等国内顶级期刊,劳动经济学学报、发展学报Economics,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等国际顶级期刊。他也有幸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上海曙光学者等人才项目。曾担任两本国际权威SSCI期刊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和China and World Economy的副主编。

作为一名青年学者,能取得一些成绩和进步,我感到非常幸运和感激。一路走来,无论是学生时期还是青年教师时期,我都有幸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同时,复旦大学和我所在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也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成长平台和机会。学院学术研究氛围浓厚,有很多高质量的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这也让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眺望远方的风景。

澎湃新闻:您在学术生涯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您认为哪些方面的帮助对青年学者很重要?在你的学业成长道路上,哪些人、哪些经历对你有重要的影响和帮助?

宋宏:学术研究是一段奇妙而又未知的旅程。与其他职业相比,学术研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面临很多失败,回报周期也比较长。有的论文写了五六年,自认为质量很高,结果被拒了,还没发表;也有很多夜晚因为数据或模型而失眠。

然而,与迷茫和挫折相比,更多的是机遇、幸运和感恩。从学生到老师,复旦大学为我提供了成长的平台。复旦经济学院的很多同事都是我的老师,现在都是学术研究的合作者。我的许多研究成果也得益于他们的指导与合作。合作。比如,张军教授的指导与合作,让我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经济及其发展规律;冯劲教授逐渐加深了我对医疗和社会保障研究的理解;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期间的导师陆毅教授的一路指点,让我扎实地掌握了经济分析方法和问题意识。学术界也有不少师友前辈。感谢他们一路走来,照亮了我的学术之路。

澎湃新闻:作为一名青年学者,您认为当前的学术氛围如何促进您个人的研究?

宋宏:从宏观上看,40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巨大的增长和转型,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体中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为经济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和见解。机会。

从微观角度看,近年来,经济学应用微观调查数据发展迅速。记得十年前还是本科生的时候,国内的公共数据库还很差,和国际数据有一定的差距。逐渐有至少20个大规模、权威、高质量的公共数据库,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研究的机会;此外,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也不断深化和蓬勃发展。十几年前不过,中国学者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文章可能还比较少见,但现在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

澎湃新闻:本市对青年学者有很多相关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对您的学术研究工作有何帮助?

宋宏:上海有很多对青年学者的扶持政策,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研究平台和机会。我对此也有亲身经历。2017年博士毕业回国工作后,近五年入选上海市浦江英才计划、晨光计划、曙光学者等项目,主持多项上海市理论与应用高峰学科建设项目。一方面,这些计划和项目为我们的青年学者提供了资金支持,这对青年学者来说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他们是一种肯定和鼓励。特别是在以往的项目答辩中,审稿专家对我的题目给出了非常专业的意见,并给了我很多肯定和鼓励。为此,我一直觉得很感激。

澎湃新闻:您认为哪些研究课题和成果将有助于您入选上海社科新人?

宋宏:上海的社会科学新人竞争非常激烈。候选人都很优秀,来自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这次能被选中,我感到非常幸运。感谢审稿人的信任和支持。

我的研究致力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相关问题的研究。关注的问题大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包括人力资本投资与积累、人才流动与供给、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等。相关主题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论文发表于国内外高水平期刊旅游服务贸易论文,包括国内顶级权威期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等。在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一方面,这些研究一方面对相关学术文献做出了贡献和补充,另一方面也为当前经济从物质资本向人力资本的转型提供了一些政策经验。我想这对社会科学的新人也可能有帮助。

澎湃新闻:获得“上海市社科新人”称号后,您认为对您的研究有哪些好处?获得“上海社会科学新人”称号对您的学术生涯有何帮助?

宋宏:有幸入选“上海市社科新人”,一方面是对自己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希望借此机会向优秀学术前辈学习,更加关注中国经济的重要问题,更好地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服务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科学研究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和祖国的教育。贡献!

澎湃新闻:您的学术研究对促进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宋宏: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背景下的人力资本和劳动经济学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重要的经典学术问题,也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外劳动经济学学术文献进行了补充和拓展。希望研究成果也能为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整体学术研究水平与城市软实力的关系?

宋洪: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从中国发展的实践、政策和现象出发,服务于社会大变革,总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逻辑,上升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理论。我认为这些实证逻辑的总结和发展理论对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澎湃新闻:您认为您学术研究领域的提升将如何促进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宋宏:服务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宗旨之一。我在复旦大学的劳动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团队近年来从劳动和公共经济学的角度关注了很多经济和社会政策问题。相关学术成果已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相关政策成果也已报送国家地方政府部门。希望其中的部分研究成果能为上海市经济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例如,我们关注的方向之一是“高技能人力资本的流动与供给”,关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本红利转变过程中人力资本流动与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寻求增加高技能人才流动供给和紧缺领域人才供给的有效途径。具体来说,我们2020年发表在《经济研究》杂志上的文章,重点关注了国内人才培养计划对理工科人才供给的影响;我们2020年发表在《金融研究》杂志上的论文主要关注高房价对城市高技能人才流失的影响。如何增加高技能人才供给,优化人才配置,是包括上海在内的许多城市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城市创新和竞争力的关键。希望这方面的研究能够为此提供一些政策启示。

再比如,我们团队利用医疗报销大数据,结合现代前沿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调查多项医保政策对医疗价格、患者和医生的医疗行为以及公众健康的影响。维度优质医疗数据,模拟优化相关政策设计。尤其是我们对上海的医疗和医保政策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希望这些研究能为相关决策提供一些学术经验和启示。



友情链接: 常识百科 常识问答精选常识 常识经验
百度地图

Copyright © 2017 安全常识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www.anquanchangshi.com 渝ICP备200060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