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掉“癌王”帽子后的肝癌播出已一月有余
大家在群里咨询问诊、学习科普知识等今天针对大家在群里提出的关于乙肝的典型问题,邀请到福建卫生报的健康大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肝内科行政主任朱月永教授,为大家进行科普解
专家为您解答乙肝问题 →
福建健康报
2022-11-11 14:13 福建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大医有话》直播
摘下“癌王”帽子后的肝癌
已经播出一个多月了,
但是交流群还是活跃的,
大家在群里咨询问诊,学习科普知识等。
今天针对群里大家提出的关于乙肝的典型问题,请来了福建健康报健康大使乙肝常识问答,第一附属医院肝病中心肝病科行政主任朱跃勇教授福建医科大学,给你科普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群里的问题,朱越勇教授明确指出,“大小三阳”的概念在医学上并没有提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暂时不需要药物治疗,并不代表不需要定期检查;认为“**阳”不能治疗的想法是错误的。
由于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肝功能正常并不代表肝功能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受到损害,肝功能正常患者的血液检查、肝活检和病理检查也发现许多患者有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
同时,B超对早期肝纤维化和小肝癌的诊断效果较差,所以B超显示正常,可能是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处于早期。
因为我国90%的肝癌患者都是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而在乙肝患者中,有肝癌家族史、高龄、高病毒载量是乙肝发展为肝癌的高危因素。
因此,朱跃勇教授提醒:
据描述,这名乙肝携带者是肝癌高危患者,因此需要每六个月定期复诊。同时,B超检查还应注意筛查肝癌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等),如果有肝硬化和肝癌征象,肝脏核磁共振可以进一步执行。
朱越勇教授针对该患者如何预防给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治疗。建议进一步完善乙肝DNA、甲胎蛋白、血常规。同时还可以改进无创弹性成像,以评估是否存在早期肝纤维化。如果患者同意,也可以推荐有创肝活检(评估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金标准)。
其次,如果患者有治疗指征,应积极建议抗病毒治疗。对于这位有肝癌高危因素的乙肝患者,如果乙肝病毒已经复制,我们建议患者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因为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最后,很多患者认为我吃抗病毒药就不用复查了。其实,这是错误的。抗病毒药物可以减少或延缓肝硬化、肝癌的发生,但不能完全预防肝癌的发生。因此,在定期服用抗病毒药物的同时,还需要定期到肝科医师处复诊。
除了上述患者问题
有很多患者关心这些问题
专家一起为您解答
问
乙型肝炎是遗传的吗?(如果夫妻一方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生孩子要注意什么?)
一个
首先,乙肝不是遗传病,属于传染病的范畴。现有研究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男性的**可以导致乙肝病毒感染的丈夫传给孩子。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重要传播途径,但通过采取计划免疫措施乙肝常识问答,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率可达90%以上。
此外,需要生育的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如有治疗指征,应尽量在孕前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期在孕前6个月完成治疗。
孕期乙肝病毒载量高是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病毒载量可以减少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在充分沟通并权衡利弊后,可在孕24~28周开始抗病毒治疗。
乙肝母亲所生的婴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在不同部位同时接种乙肝疫苗。分别在1个月和6个月接种第二剂和第三剂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问
健康人接触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注意吗?
一个
HBV 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如一起吃饭、日常学习、工作接触、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住在同一宿舍、共用同一办公用品、握手等无血液接触的接触,不会感染乙肝。乙肝病毒尚未发现由吸血昆虫(蚊子和臭虫等)传播。
避免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不使用未经消毒的剃须刀、穿耳针、纹身针等进行美容活动。